近日,國家電力部門公布了今年居民用電表采購量,不出所料呈上升趨勢,引起了國內眾多電表企業的關注。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能源產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業對電力的依賴度顯著增加,對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實現電網可靠、安全、經濟、高效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綠色發展的目標,我國于2009年7月制定了智能電網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 將構建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終端產品之一,智能電表及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產品在實現電網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電力行業和智能電網的技術進步和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電能計量市場的繁榮。 作為我國電力儀器儀表的主力產品,智能電表的產量一直處于較高水平,涌現出威勝集團、林洋能源、寧波三星醫療電氣、煙臺東威斯頓電氣、 和海興電力。 ,并在近年來的國家電網招標中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實力。
隨著國內智能電網投資的快速增長,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電表需求量將增加4.6億只,未來行業將繼續受益。
但隨著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一輪智能電表更換工作基本完成,我國智能電表行業市場增量開始萎縮,電能表企業競爭開始加劇進入新階段 . 在國家電網2018年第二次電能表招標中,18家中標企業排名不同程度提升,25家企業排名不同程度下降,都表明電能表企業之間的競爭 是兇猛的。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如何尋求新的市場突破口,是國內電能表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目前,世界各國都以電力穩定高效、節能環保、安全使用為目標,致力于智能電網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 能源署估計,到 2020 年,智能電網將覆蓋 *80% 的人口。
智能電網的建設為智能電表和電力信息采集處理系統產品帶來了廣闊的市場需求。 預計到2020年將安裝近20億只智能電表,智能電網將覆蓋*80%的人口,智能電表普及率將達到60%。 這是我國電能表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巨大機遇。
我國是電能表生產大國。 目前,感應式電能表、電子式電能表、智能型電能表等主要產品已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 生產和研發能力也已經能夠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而價格優勢明顯,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